聚焦就业困难人员的急难愁盼,江苏今年启动建设“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打造10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10万名困难群众就业。今年首批建设300个服务站,帮扶就业3万人以上,已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中国江苏网3月28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殷切期望,“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这为我们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江苏聚焦重点群体保就业,牢牢兜住民生的底线。在全面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江苏相关部门梳理出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长期失业人员等5类特殊困难群体。这些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技能偏低,适岗能力弱,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是他们的直接诉求。新建标准化就业服务站就是抓住了回应诉求的“牛鼻子”,结合服务站周边公共和商业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情况,把就业服务送进公园、商超、集市、车站,把就业服务嵌入困难群众的日常生活场景,真正提高了服务效率、提升了服务满意度。
政策加码,为困难人群送上“就业大礼包”。在实现就业的基础上,江苏进一步提出“收入有增长、权益有保障、上岗有补贴”的更高目标,尽最大努力让每一名困难群众分享高质量就业红利,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每年有一定幅度提升;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做到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靠;上岗后给予社保补贴,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有岗位补贴,参加技能培训后有培训补贴,让政府的就业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让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就在身边”的幸福感。
作为人口大省、就业大省,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江苏将聚焦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进一步创新举措,有力有效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创业,真正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王立人)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