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苏州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文章来源:引力播移动端
字体:
发布时间:2023-06-18 12:05:33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 全国专家分享真知灼见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6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和苏州城市学院当代苏州研究院主办的“央地关系与区域特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城市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理论探索,特别是央地关系和区域特点展开研讨。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刘伯高出席会议。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本次研讨会系统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推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研究再上新台阶。苏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此次研讨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实践具有指导意义。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芮国强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各位专家分享真知灼见,为中国式现代化在苏州展现更多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提供建议。苏州城市学院作为市属的公办本科院校,应紧紧贴近苏州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强对现实问题的跟踪研究和前沿探讨,为苏州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城市学院的担当和作为。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改革开放史研究、新中国央地关系的双重演变、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碰撞思维的火花。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以满足实际需要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改革开放45年,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改革开放史研究热度不断提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推动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研究再上新台阶。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 :苏南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苏州是一个非常典型、突出的城市。它不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创造了苏南模式等新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玉贵 :苏州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样板城市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今天我主要结合乡村振兴等主题,分享新时代农村现代化研究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苏州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样板城市,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苏州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的研究,能够丰富和深化对全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成果。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方世南 :“三大法宝”是发展之魂、发展之力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今天我分享的是《从苏州“三大法宝”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实践》。苏州“三大法宝”即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其敢于争先、勇于创新、借鉴圆融的精神,体现了深刻的发展哲学、发展逻辑、发展篇章。“三大法宝”展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开拓进取,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在整体协调中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篇章。“三大法宝”也是创业实践精神的总结和提炼,由此集聚起了团结拼搏的士气、负重奋进的志气、自我加压的勇气和敢于争先的锐气,成为苏州现代化实践中过程中披荆斩棘开新路、筚路蓝缕创新业的发展之魂和发展之力。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无锡市社科联办公室主任徐柯柯:以“苏南模式”的“四千四万”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改革开放以前,苏南地区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和人多地少等问题,主动发展社队企业,并使其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主体;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苏南模式”,“四千四万”精神成为这种模式的精神符号。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以“四千四万”为代表的拼搏和创新精神,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传承和弘扬,需要从一个地区推广到全国、由乡村企业推广到城市各个行业。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还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风险,尽管我们的发展环境、发展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但无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我们重新呼唤“四千四万”精神、重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那股气势。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苏报融媒记者 祁海琳 文/摄 朱云龙 周圣耀/摄制)pKe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