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久不见,认不出来了啊!”
“难得难得,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还硬朗啊!看着没老啊……”
6月28日上午,富春江畔郁达夫公园,“富春江造船厂老同事见面会”横幅下,聚集了172人,都是富春江造船厂老职工。
朱关根身穿红衣坐在椅子上,笑着看老同事们相互拥抱握手,聊着离开造船厂后的人生,回忆曾经共事的日子。
不停有人和他打招呼:“还认得我?”“身体还很好啊,朱老!”
朱老先生96岁,虽头发花白,但走路带风,若不是他自己介绍,很难相信他已近百岁高龄,现在他每天还坚持去鹳山打太极。
富春江造船厂1976年11月成立,第一批68位员工从富阳航运公司划入,朱关根是其中之一。
“我一直到退休都是钣金工,一直在一线工作。”朱老先生说,以前在杭州齿轮厂、萧山电机厂等单位工作过,到富春江造船厂时已经46岁,“那个时候我们刚到,住的房子都是租的,后面一点点发展起来,富阳汤家埠造船厂的职工也调过来,厂子一点点扩大,变得红火”。
虽然不是领导干部,但朱老先生的资历和口碑一直被老同事们认可。“他们做出来的零件经常来请教我,我一看就能知道好坏。当年厂子很红火,我59岁退休那年,厂里盈余还有87万元。”
早上签完到,大家去富阳影剧院广场拍大合影。
“你看,我们统计了182位老同事,今天到了172位,太不容易了。”活动筹备组徐雪梅说。她翻着签到表,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
徐雪梅也是富春江造船厂的老职工。但在老同事面前,她还是那个“小姑娘”。
1989年,徐雪梅18岁高中毕业,来到富春江造船厂。“到了1994年,造船行业渐渐不景气,厂里效益下滑,我们也下岗了。”那一年徐雪梅23岁。
回忆往事,徐雪梅说,在富阳,下岗这个词第一次被提出来,就是造船厂这一批职工。“后来大家各奔东西,有的下海经商,有的结婚生子,有的继续上班工作,开始各自的人生。”
“当时条件哪里有现在这么好,连电话都没有,曾经朝朝暮暮在一起的同事们,除了个别关系好、住得近的,几乎都失联了。前前后后数百人的造船厂,一个月前老同事微信群里只有六七十人。”
“前段时间,我们看到隔壁富阳棉纺厂搞了一次聚会,办得挺隆重,我们就在群里商量,造船厂要不要也搞一下?”最初的想法是黄黎明提出的,大家在微信群接龙,想来的在群里说一声。
黄黎明在造船厂厂办上过班,在技术科做过描图,在生产科做过统计,认识的老职工不少。
“我们一开始只是想办个几桌,大家吃吃饭,叙叙旧,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我们找到的和找到我们的人越来越多。”
造船厂本地职工多,离开后多数都留在本地。一位老同事在富阳城西开小店,徐雪梅听说后,拉着筹备组的老同事,花了半天时间,一条巷一条巷“摸排”,“老同事终归是好认,一下就找到了”。
还有的年事已高,不会用智能手机,家中连座机也没有。“知道家庭住址的,就直接上门通知。听到聚会的消息,一个个都说要来。”
朱关根老先生就是在鹳山上打太极拳时,被老同事“逮”到的。
“他们说要搞个聚会,那我一定要来的,今天还特意穿了红色的衣服。”朱老先生说。
当年富春江造船厂还通过人才引进,招募了全国各地的工程师和设计师。“这次听说有聚会,从上海、苏州赶过来,就是为了和大家见一面。”
原本计划的“几桌饭”,短短二十天后,变成了整整18桌,包下了春江饭店三楼。“富春江造船厂老同事”微信群,也增加到140个成员。
春江饭店三楼大屏幕,不断闪现富春江造船厂的老照片。
入座后,大家推举老厂长汪援朝上台讲两句。汪援朝1978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富春江造船厂当副厂长,1983年任厂长,后来去了富阳区交通局。
老厂长一口新登话,讲完后台下众人纷纷举杯叫好。
“你听不懂就对了,他是乡音难改,以前就是这样的。”张琴儿边说边翻译,“老厂长说的是,如今大家欢聚一堂,希望大家吃好喝好,也感谢筹备组把我们聚到一起,感谢老同事老职工,这么多年以来都还念念不忘。”
张琴儿当年在电工车间,作为造船厂第一批68位员工的代表,她深情回忆了当年的岁月。
“职工们齐心协力,从30吨、60吨、100吨的内河驳船,到300吨甲板驳船,再到600吨运桩驳船,从内地市场,一点点打进中国香港市场,建造出3000吨的1280立方开体泥驳船;还在东南亚国家拓宽市场,建立订单,如斐济的岛屿间客渡船‘皇家女神号’……”
“还可以吧,我全部脱稿讲的。”张琴儿说完,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要我说得多么好,实在做不到,但我觉得自己足够真心,毕竟这里是见证了我青春的地方。”
“我现在住在上海,今天的聚会,无论如何都要来参加的。”邓先生上午坐高铁匆匆忙忙赶到富阳,他曾是富春江造船厂的工程师,当年作为人才引进。“今天大家齐聚一堂,我真的很高兴,以前在厂里,大家都跟一家人一样,后来船厂没了,大家各奔东西,我都以为看不到今天了……”
富春江造船厂简史
富春江造船厂成立于1976年11月,当时隶属于富阳县交通局,第一批68位员工从富阳航运公司划入,建厂初期只能建造小型船只,经过几年的发展,从当初的68人到270多人,引进了造船方面不同专业的人才,先后建造了不同类型的船舶并走出国门。当年的造船厂是富阳县交通行业的一张名片。
主要产品有:
1. 600吨运桩驳船;
2. 300吨甲板驳船;
3. 30吨/60吨/100吨内河驳船;
4. 80立方液压抛石驳船;
5. 内河拖轮船;
6. 400客位轮渡;
7. 港监艇;
8. 300吨/450吨沿海货轮;
9. 双体挖沙船;
10. 香港1280立方开体泥驳船,3000吨;
11. 新加坡25M拖轮;
12. 斐济42M岛屿间客渡船“皇家女神号”;
13. 烟台350立方开体泥驳船;
14. 岱山260客岛屿间客渡船;
15. 汽车轮渡。
富春江造船厂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先后成立了塑管分厂、封头分厂、修船车间、蜂鸣器车间等,并为富春江第一大桥承建桥墩管桩。后来由于造船行业的不景气,于1996年4月破产后被一家运输公司接收。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