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杭州 > 正文

杭州上德立交堵点通行调整 "再也不用拼技术了"

文章来源:潮新闻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5-24 08:57:49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上塘高架和德胜快速路是杭州建成最早的两条高架快速路,更已经成为跨城区出行的主干道。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随着城市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20年前的道路设计有些不太适应当下的通行需求,拥堵、缓行随之出现。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尤其作为两条快速路交汇处的上德立交。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这里有直行去湖墅南路的,有从德胜下来的,还有和我一样从上塘汇过来的,挤在一块。”家住祥符的周先生每天下班都要从上塘转到德胜,在他看来,这个匝道15分钟通过都算快的。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周先生说,因为之前上德立交二层东向西右侧车道只允许走湖墅南路,而不少车辆需要往文一路隧道方向,所以存在“不守规矩”加塞的车辆导致左侧车道拥堵堵车,后面不耐烦的车主也会选择去加塞,恶性循环,一下子两条道都慢了。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有一次,周先生还亲眼看着有车变道时,左侧车辆不让,结果发生了事故,“真的是各凭本事地把路堵了。”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不过,最近周先生感觉上德立交变得顺畅了不少,“好像现在左右两条道都能走了,还有交替通行的红绿灯,这几天走起来没有打结的感觉了。”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近日,潮新闻记者从杭州交警获悉,上德立交西侧匝道的交通通行方案有了变化。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上德立交 盛锐/摄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交替通行、标线后移……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记者实测:通行效率提升不少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5月23日上午,潮新闻记者也来到了上德立交实际体验。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10点半,德胜快速路和上塘高架依旧繁忙,不过相较于早晚高峰,车速快了不少,基本都能保持在40~50km/h。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上德立交一共三层,一层为上塘路、德胜路等地面道路,二层为上塘高架以及匝道,三层为德胜快速路,交织点比较多。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湖墅南路下匝道位于上德立交的西侧,共有2个车道,左侧车道与德胜主线相连,两个车道都可以前往湖墅南路。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实线变虚线,部分指示牌调整 盛锐/摄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在现场记者看到,汇入湖墅南路匝道的一共有4股车流,其中东往西三条车道、上塘(大关方向)汇入一条车道,最终汇成两条车道。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目前,匝道内两车道间的白色实线,已经调整为虚线。不过在湖墅南路下匝道前仍保留了约50米的锥形桶,用于防止驶出德胜快速路的车辆连续变道。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相较于过去,现在的匝道车道停止线向后退了1~2个车身位,匝道红绿灯同步后调,原有的禁止变道的指示牌已经拆除。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左右双车道信号灯交替通行 盛锐/摄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原来从上塘(大关方向)汇入的车辆需要在口子上就要变道到左侧车道,留有的空间只有2~3个车身位,对于一些路况不熟或者车技不太好的司机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停滞时间过长会影响右侧道路的通行效率。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而现在,此方向的车辆可以直接经由右侧车道,在绿灯示意下,直接变道进入德胜快速路,等于提供了近50米的空间给这部分车辆变道,减少了对车技的考验。0VT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