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与宁静之间,杭州万家星城社区找到了平衡点。这个常住人口1.27万人的大型社区,学校、商铺林立,通过两年噪声治理实践,成功跻身全省首个“宁静小区”。作为生态环境部首批试点单位,万家星城探索的基层治理经验为全国提供了省级“宁静指南”。它凭借其“静音”秘诀,做到让热闹的社区既保留烟火气,又实现“静下来”。智能监测科学定标噪声分贝“看得见”住在繁华商业区,家被商铺围绕虽然便利,但总有些声音会时不时划破宁静。为了保障居民的居家环境万家星城社区早些年就一直在布局。
经过前期的排查,东新街道在辖区噪声污染多发区域共设置6个智能噪声监测点,覆盖篮球场、农贸市场、幼儿园等重点区域。另外设置了3个移动监测点,随叫随到动态响应。在中考与高考期间,东新街道就将移动监测点放至小公园,以便及时干预,为考生营造安静的考场氛围。
万家星城社区党委书记邵见介绍,书房门口的噪声监测设备带有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噪声分贝数值,此外还带有自动循声辨位、定向追踪等功能。针对不同场景设置的噪声阈值不一样的,一旦噪声超阈值便会自动触发报警并推送至处置平台,实现动态阈值管理。小区内阈值为50分贝,书房外阈值为70分贝,一旦噪声超阈值便会自动触发报警并推送至处置平台,实现动态阈值管理。
“1560”快速响应噪声处置“不过夜”社区还设置了“1分钟派单、5分钟到达、60分钟解决”的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即1分钟内噪声源位置派发到网格员手机上,5分钟内网格员赶到现场预警信号,60分钟内处置完毕。1小时内若无法解决,将联动街道工作专班,整合公安、住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等8个部门的力量,向外借力推动内部管理,真正实现提速提效。
例如之前广场舞活动地点在居民楼下,在接到扰民投诉后,街道立马派出移动监测设备。结果虽然显示未超过分贝阈值,但仍将广场舞人员劝离至对居民影响不大的别处。场地内还配有定向音响,音乐效果控制在12m×20m范围内,就像给活动场地加了一个玻璃罩,声音不会传向高处。
此外,万家星城的篮球场设有围栏,邵见告诉记者,此前接到住户投诉,凌晨一两点仍有人在球场打球。社区马上让巡逻队立即前往进行劝导,并且将球场封闭起来,开放时间设定为9点至12点,14点至20点两个时段,实现分时段管理。
共享共治人人参与宁静小区“齐守护”除了在小区空调等设备平台加装静音格栅,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排水板设置降噪垫等举措,动员全体居民共同守护这份宁静,也是“宁静小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万家星城社区组建了一支由居民和商家组成的“宁静守护志愿者队”,在重要节日或活动时间点进行巡逻;集中产生噪声的商户还组成“宁静自治联盟”,集思广益减少噪声的好点子,共同监督培养居民自觉意识。
对于入住的商铺和住户,街道还会分发“减少噪声污染 共建美好家园”倡议书。小区单元入口的电视屏也有“保持安静,避免噪声”等字样的宣传,真正做到潜移默化中与居民一起共享共建宁静氛围。
邵见还提到,之前有住户演奏乐器被投诉,在社区“红茶议事会”上提出此事后,一家琴行的负责人表示愿意免费提供隔音场地供乐器爱好者使用,汇集多方力量与智慧完美化解了矛盾。
在“宁静小区”试点运行一年后,噪声投诉已下降了26.76%,今年上半年只接到四五起投诉,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今年5月份,东新街道特别推出浙江首家以声环境为主题的科普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各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深入了解噪声污染的防控措施与成效,探究声环境健康的奥秘。此外东新街道还将宁静小区治理写入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并通过业主大会进行表决落实下来。东新街道万家星城社区成功平衡好了“宁静”与“烟火”,做到“烟火气中的宁静”,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