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只有两次联合检查,各部门一次性就把问题指出来,整改要求也说得明明白白。政府这种协同高效的作风,让我们能够专心搞生产、抓创新,干事也更有底气了!”杭州圣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斌宇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杭企负责人的心声。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执法提质助杭企 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创新“综合查一次”等举措,全市入企行政检查数同比下降68.23%,企业迎检负担显著减轻。
三招破解企业烦恼“多头查、交叉查、重复查”,这些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正在杭州得到有效解决。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孔兴桥介绍,杭州通过“规范、减量、提质”三管齐下,让涉企检查既“无事不扰”又“有求必应”。
第一招:合并检查——“瘦身”。杭州市通过“市统计划、区统任务、街统执行”三级联动,像“合并同类项”一样把各部门检查计划“打包”,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在桐庐县,企业主们发现检查变少了。这得益于当地创新的“中心以外无检查”体系。在建德,烟花爆竹企业只需接受一次联合检查,检查人员减少八成,企业迎检频次下降四成。
第二招:扫码监督——“透明”。“扫一扫这个码,就能知道检查合不合规。”杭州推行的“亮码检查”制度,让执法全程晒在阳光下。执法人员必须出示电子执法证和专属“行政行为码”,企业扫码即可查看检查依据、结果等信息。目前这一“阳光执法”模式已覆盖2.86万次检查,亮码率高达99.86%。
第三招:AI助力——“聪明”。在萧山区北干街道,执法人员用手机拍下餐饮店后厨照片,AI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存在的问题,智能辅助执法人员现场检查。这套智能检查系统整合了34部法律法规,通过2600多张标准图片训练,能像“火眼金睛”一样发现问题。
上门指导主动服务改革不仅做“减法”,更注重服务升级。位于临安区的哈尔斯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帅斌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检查频次下降了,还可以来预约合规指导服务,帮助我们企业自查自改,真正减轻企业负担。”截至目前,杭州综合执法部门已为企业提供1130余次上门指导,把问题解决在检查之前。
“我们的目标是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孔兴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智能检查系统,力争将联合检查实施率提升至60%,让企业把更多精力用在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