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定时吃抗凝药一个月也会两次小中风?医生:房颤血栓最易发生在左心耳

2024-05-0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最近,年近八旬的钟奶奶(化名)因中风住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病房内,而且一个月发生两次,让家人无比担忧。

第二次入院时,钟奶奶的女儿向医生讲述,发病当天,老人突然出现一过性的一侧肢体麻木乏力,眩晕、视物模糊、感觉要跌倒等症状。家人见状紧急送到了附近医院,说是“小中风”发作,即短暂性脑缺血,建议转到上级医院。于是家人将老人紧急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危险还会再次发生。”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主任医师检查后认为,钟奶奶有高血压,血糖也偏高,曾因冠心病放过支架,此前老人虽已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但她仍在近1月内出现两次“小中风”,并发房颤和慢性心力衰竭,情况十分不妙。

“建议行经皮封堵术,即在左心耳处进行封堵。”王利宏给出了专业权威的方案。术前,医生对老人进行了综合评估后,认为全身麻醉风险较高,故采取了简化术式。经心导管室医、护、技师团队和相关科室的紧密配合,王利宏等以局部麻醉代替全身麻醉,在DSA影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辅助下,把封堵器稳固地置入大妈心脏的“左心耳”部位,手术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大大降低围术期风险。

至此,患者不仅日后发生“中风”的几率大大降低,且可以逐步降低抗栓治疗的强度,使药物引起的出血风险减小。

王利宏介绍,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显著增加死亡、卒中(中风)、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其中,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是无房颤人群的3-5倍。

房颤导致的脑卒中(中风)主要是缺血性卒中(脑梗)。房颤发生后,患者的左心房跳动失去了原有的规律,而变成节律极不规则的颤动;这种颤动引起心房血流输出量下降,血液容易在心房内形成湍流(即乱流)并发生瘀滞,加上房颤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血液容易在左心房内左心耳部位形成血栓。如果血栓从左心耳脱落,进入动脉系统,会引起相应器管缺血改变。

目前,使用合适的封堵器堵住左心耳右开口,血液便不能流入,就起到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从而可以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大大减少血栓栓塞(如卒中,脑梗)的发生率。而且,口服抗凝药物是目前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主要手段,但对于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如依从性较差)、高出血风险的人群,或者与上述患者的情况类似,即在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应考虑接受左心耳封堵术。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