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王登峰对微楷艺术的探索

2024-05-2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5月18日,“惟微——王登峰书法展”在恒庐美术馆启幕,展出王登峰微楷作品逾百件。

在书法界,王登峰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王登峰,河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善行楷,更以微楷著称。在他的笔下,即便是菩提叶这方寸之间,也能悠然承载二百余字之《心经》,且空间犹显宽绰。王登峰以“微”见长,却非微小之义,实则是将情感凝练至极的哲学,他说,“世人目之为微细,殊不知,我是以此微境凝聚深情,致广大而尽精微。”

王登峰生于刻字师傅之家,自幼便与书法结缘,从未间断过练习。青年之后,他更是以超乎常人的刻苦和毅力,投身于书法的世界。他曾一天一夜抄完一部《道德经》,二十四天抄完二十六张四尺整张《滕王阁序》,一夜之间写就一张六尺整张的《千字文》。即便是在北漂最艰辛的日子里,他依然坚守着对书法的热爱,以字换纸,沉醉在那片墨海之中。

王登峰爱古纸,他珍藏的古纸多有数百年“高龄”,细小纸片也舍不得扔,烧边成形,置于盒中,珍而重之。“这能够体会一种惜缘、惜福、惜光阴的状态。在某个被触动的时刻,像吃药一样,我拿起来一片来写。”此时王登峰身心松弛,研墨写字,行云流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王登峰的书法世界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他不仅仅在纸上书写,更在各种材料上留下了墨宝的印记。从古老的竹简到质朴的木板,从坚硬的石头到菩提叶上,任何形状、任何质地的纸和纸片,都能成为他挥洒才华的舞台。” 策展人樰仑,作为王登峰的书法学生,深深地被他的艺术造诣所折服,“他总能在不同的载体上,灵活地调整笔法,使墨宝与材料完美交融。有时,他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平凡的材料赋予非凡的艺术价值。”

“从认识王老师那天开始,他就说他不是老师,仅愿作为同行于书法修习旅途中的 ‘拐棍’。他不认为自己会教书法,但每当解析古代碑帖,其见解之深邃、阐述之生动,无不令人折服。”樰仑说,这些对书法的见识,也充分体现在其书法之中,每一笔一画仿佛都满载情感的波澜与文化的积淀,展现他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怀。

“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王登峰非常赞赏苏东坡的书法审美之取向,不求猎奇,但求天真烂漫。他的书法作品中,既有《荐季直表》里的金戈铁马,《黄庭经》里的万钧之力,又有《十三行》里的郁勃挺拔,虞世南的儒雅,欧阳询的险峻,颜真卿的雄壮。他的字形字势随心自如,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不谙尘世的小童,带着各自的神情和态度。

早年间,王登峰迈出了投稿参展的第一步,以4毫米精细小楷精心抄录《世说新语》,历经三昼四夜,数千言力作终成。后来,这幅作品入了国展,令他信心大增,随后短短一年间,九次投稿,六度入围,其中包括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大展、“长江杯”首展及“魏碑故里·天下大同”等重量级展示,荣获“文心犹在”手卷展桂冠与北京西城“东方杯”第二届书画大赛金牌等荣誉。这之后,王登峰复归简静,心系笔墨,专注于书山文海。

为致敬王登峰这一路的艺术旅程,樰仑精心策划,搜集其近年来之精华,为其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将展名命为“惟微”。上百件作品上书30万字,多为小楷、微楷。其中不乏八万言《世说新语》之鸿篇,以及乌金纸上熠熠生辉的《茶经》四联屏,更有数幅古纸承载的小品,尽显王登峰数十载墨海求索之精神风貌与艺术成就。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