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花开在常州,“常享劳动”启未来

2024-05-0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这个五一假期,常州的学子们以劳动的方式向劳动节致敬——收纳清洁、走进田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已成为常州学子的风尚。

劳动教育能在常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源于常州教育常年的实践探索。常州市教育局立足区域劳动教育发展实际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构建适切性“常享劳动”育人体系,坚持学生中心观,“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经历”,成就学生未来。

破解师资、经费等难题 四个方面保障劳动教育发展成效

4月27日,常州市首个“劳动教育月”正式启动。全市各中小学聚焦“相信劳动的力量”主题,开展劳动最美寻访体验行动、劳动润心志愿服务行动、“爱心托管”志愿服务行动等九大活动,进一步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据了解,去年10月1日,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性法规《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每年五月设为常州市劳动教育月。“该《条例》涵盖家庭培育、学校主导、社会支持、保障监督、法律责任等内容,对于实现劳动教育法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市教育局德育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障是推动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除了法治保障,常州市还从机制、师资和经费三方面,促使劳动教育保障有成效、发展有特色:

机制保障采用“行政—教研—学校”三级联动方式,形成全员育人导师制、家校社育人协作制、校基课程共创制、多元经费筹措制、优质资源共享制、综合评价激励制等六大推进机制。

师资保障建立了“1+1+1+N”劳动教师配备模式,每区有1位劳动教研员、每校有1位劳动专任教师、每家有1名家长志愿者、每行有N个能工巧匠等共同构成全市劳动教育师资库。

资金保障,《条例》明确中小学按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3%安排劳动教育经费。此外,各级政府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劳动教育。2015年市政府投入2.3亿元建设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中心,每年投入780万运行经费;2019年起每年新设立100万元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奖励示范基地和示范校;2020年,武进区政府投入1.3亿建成太湖湾教育大营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投入1500万保障基地运行;2023年,市长专项补助资金300万奖励全市劳动教育创新实验项目。

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目标适切确保劳动教育贴地而行

劳动教育,主体是学生。如何让每一个在常州的孩子“常有劳动习惯、常练劳动本领、常怀劳动自觉、常享劳动快乐、常尚劳动光荣”,常州构建了常态化、地域化、特色化、全程化的劳动教育范式。

在常州市天宁区香梅小学,劳动课程贯穿学生在校六年。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会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不同学段类型学生在认知、行为和心理等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在设置目标时我们就确立了递进式目标任务。”该负责人说。据了解,常州在2022年就印发了《常州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指导意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劳动实践项目和内容:小学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家庭中清洁、整理基本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卫生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加社区环保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初中阶段侧重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用项目化劳动联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高阶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高中阶段侧重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联结多学科知识,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聚焦问题解决进行深层次探究,注重培养学生创意物化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这些根植于学校和家庭的日常性、常态化劳动,按学生学段特征、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和体能状况等特点,被分类型纳入劳动教育清单,“学生能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劳动兴趣,并助力学生的多样化成长和发展。”

变革劳动教育方式 多方聚力实现劳动教育遍地开花

让学生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全时空中感知劳动教育,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多年来,常州市坚持“融合育人”,聚合“学校+基地+家庭”多方力量,延伸课程体系“半径”。

全市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劳动课,高质量实施国家劳动课程,研编基于课标的市域劳动教学指南,围绕课标“三类劳动十大任务群”进行十二年一贯制课程设计。85%以上学校开辟劳动课程实践场地,设立劳动志愿岗、体验岗,形成“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色。

丰富的基地实践课程也是常州劳动教育的特色。近年来,全市统筹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全市“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布局。采用“学校+基地”共建模式,156所领衔校牵手150 个劳动基地共同研发课程,研编基地实践课程方案、学校组织实施指导手册、学生实践体验指导手册等。目前,全市已形成太湖湾教育大营地“慧创”课程等 100个劳动精品课程群。

以家庭为主的社会融合式学习让劳动教育遍地开花——与家庭教育融合,鼓励家长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相互影响,让孩子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与红色教育融合,利用常州“三杰”等红色资源,侧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与职业体验融合,依托科研院所、高职院校、高新企业,设计分学段职业体验课程,打造“劳动教育+”的职业体验课堂等。

为了丰富劳动教育资源,近年来,全市各区域各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方式变革,推进主动式、沉浸式、融合式教学。

常州市金坛区于今年实施启智培育工程,创新“AI+新质”。“‘新质生产力’催生教育变革,对于劳动教育亦是如此。”金坛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劳动教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及体力,更关键的是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在“AI+新质”劳动教育模式下,金坛区多所学校进行校本化探索,如金坛中等专业学校尝试开发在线劳动教育平台,利用AI 技术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良常中学等实施项目式劳动实践,通过设计基于真实场景的缩小版生态圈项目,如亚夫生态课堂、智能机器人灌溉等,让学生掌握未来农业发展脉搏。

(记者 尤佳 通讯员 曹奕)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