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福庆的部分巡河日记
守护者名片: 胡福庆:上城区新开河、新塘河79岁民间河长、50余年党龄老党员,他负责的4200米巡河路段,坚持每日巡查1小时。自2015年起,胡福庆通过日记、照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着河长制实施以来河湖治理成效,形成了“每日一巡河、一日记、一取样、每周一测水质、每月一总结”的“五个一”工作方法,其巡河日记已累计超过3800篇。胡福庆牵头组建“先锋护河队”“星火护河队”,成立“胡福庆护水社团工作室”,带动党员、社工、居民、中小学生等超1000人次参与巡河,“跟着胡爷爷去巡河”成为小朋友喜爱的课外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全民护河格局。 胡福庆在新开河巡河
“2015年1月1日,河水清,能见度不错,水位露2.5石,游步道垃圾较多……”“2020年7月1日,今天新开河、新塘河水清,透明度分别为85cm、90cm,两河水位正常,河面基本干净,没什么漂流物……但新塘河泵站东侧北岸小公园有人在晚上偷扔建筑垃圾……”
在上城区望江街道徐家埠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大厅,一本本整齐排列的巡河日记自带吸引力,让人忍不住驻足翻阅。这些日记的主人胡福庆是上城区新开河、新塘河的民间河长。
从2015年开始,胡福庆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每天坚持巡河。这21本3800多篇,共70多万字的巡河日记,便是他为杭州河湖治理写下的生动注脚。
4.2公里花上2小时79岁民间河长的巡河日常6月17日早上9点,记者见到胡福庆时,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他已经巡完一圈河回来了。“走,再带你去巡一遍。”每天早上6点不到,胡福庆准时从家里出发,一把钳子、一根捞竿,背上还背着一个大黑包,里面卷尺、垃圾袋、取水样塑料瓶、锤子等工具塞得满满当当。
虽然已经79岁了,但胡福庆的步伐一点都不比年轻人慢。胡福庆沿着游步道一路走、一路观察。看见垃圾,他熟练地用钳子夹起,放进黑色垃圾袋;遇到雨水口,需要把表面的杂物撇开,看看是否被落叶、泥土堵住;碰到公示牌歪了,拿起锤子敲敲直;要是发现其他问题,及时拍照,反馈到上城区民间河长护水联盟的群里……
“刚开始巡河的时候,没什么经验,基本是清理垃圾。后面慢慢的,知道要观察水质情况、排水口情况,有人在做损害河道水质的事情要去制止,还要‘回头看’以前反馈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说起日常巡河工作,胡福庆滔滔不绝。
除此以外,他每天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情,便是在固定点位“测水”。只见他拿起捞竿,放入河中,伸缩长度,再拿上来,用卷尺测量。“这是在测水深。”胡福庆的捞竿是他用废弃的捞鱼竿自制的,一头是用来捞垃圾的渔网,另一头绑上了矿泉水瓶,方便取水。瓶盖上还固定了白色的圆塑料片,放入河中,可以观察河水的透明度。用上它,河道“身体状况”可以用数据说话。
“新开河今天情况蛮好的,没有什么大问题。”巡完新开河,胡福庆又急着赶到新塘河。两条河加起来巡一圈大概是4.2公里,胡福庆需要花上1个半到2个小时。
那天,胡福庆的巡河日记是这样写的:“2025年6月17日5:45—7:50,晴,新开河配水、观察点水深165厘米,水质从姚江桥至华家桥水均清,观察点透明度为87厘米,雨水排出口均正常,河面正在保洁中……新塘河配水、观察点水深180厘米,水质从金色海岸进水口至钱江三桥均清,观察点透明度96厘米……”
黑臭河完美蜕变十年守护家门口的那条河十年坚守,一日未懈,巡河里程上万公里,胡福庆靠的不仅是毅力,更是对家门口这条河的爱。
胡福庆从小就在新开河边长大。“当时生态蛮好的,我经常去河里抓鱼。”在他的回忆里,那时的河道弯弯曲曲,河水很清澈。
不知从何时起,新开河边新建了好几个工厂,搬来附近住的居民也多了,人口密集起来。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都往河里排,还有人直接在河里洗马桶。慢慢的,新开河变得又脏又臭、垃圾满天、苍蝇蚊子嗡嗡飞,成了大家提起就摇头的“龙须沟”。看到这样的场景,胡福庆虽然心里很不好受,但也做不了什么。
2014年,转机来了,杭州市开始推行河长制,全民治水的社会氛围浓厚。“家门口的河湖需要守护,我也想出一点力。”当年,胡福庆作为居民代表,接过“望江街道莫邪塘社区护河队”的旗帜。当年7月,他正式开始了巡河之旅。
巡了小半年,胡福庆开始思考:这段日子到底巡了些什么?“时间一久,根本记不住那么多信息,最后就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结果。”就这样,2015年1月1日,他写下了第一篇巡河日记。“当时写得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记录下当天的水质情况。”这一写,就没中断过。
过了两年,胡福庆自费购买水质检测工具箱,每周抽一天,对河水进行“化学实验”。PH值、氨氮、溶解氧、总磷、亚硝酸盐……各类指标一一呈现,水质好坏一目了然。
2019年6月,胡福庆被聘为杭州市首批市级民间河长。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于是给自己“加难度”。新开河的巡河范围从清江路—东宝路,扩大到姚江桥—华家桥,同时将新塘河(源头进水口—钱江三桥)纳入巡河范围。
胡福庆的守护有了成果:“新开河已经跟过去天差地别了,我是看着它从黑臭河,变成现在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样子的。”
一个人的坚持带动全民参与他期待生态文明建设队伍再壮大“单打独斗”久了,胡福庆开始琢磨:“巡河路上,总感觉缺了点什么。”缺什么?缺的是群众参与。
2023年,在上城区河长办、望江街道公管办的支持下,胡福庆先后牵头组建“先锋护河队”“星火护河队”。两年来,两支队伍已发起54场活动,涉及8个社区、23个学校,带动党员、社工、居民、中小学生等超1000人次参与巡河,“跟着胡爷爷去巡河”成为小朋友喜爱的课外活动。
只有大家一起参与进去,河湖水环境才能变得更好,这是胡福庆成立护河队的初衷。“通过我的讲解,大家能了解两条河的变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成绩。特别是学生们,还能从小培养亲水、爱水、护水的习惯。”
从“清水河道”到“美丽河湖”再到“幸福河湖”,近年来,杭州治水方式不断迭代升级,水环境实现由“脏”到“清”再到“美”的持续转变,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0%以上。2024年杭州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功能区达标率连续4年保持100%。
今年9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花落杭州。在胡福庆看来,这恰好证明了杭州的生态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周边环境确实在一步步变好,我在巡河过程中,偶遇过很多动物,白鹭、灰鹭、长尾鸡、喜鹊、乌鸦、松鼠……”
治河也好,生态文明建设也罢,都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做成的。“我们这代不做了,下一代也要接着做。”胡福庆希望未来杭州的生态环境能更上一层楼,也期待能有更多人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