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琴:用坚韧不屈“缝补”生活的缺憾

2024-05-2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她30多岁时,原本幸福的家庭突遭变故:年富力强的丈夫因突发脑出血成为“植物人”。从此,她一个人独自抚养一双儿女长大成人,照顾一对年迈多病的公婆,为他们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惠山区的“好媳妇”金凤琴。

  幸福生活突遭重大变故

  1984年出生的金凤琴,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01年,18岁的她从江西老家来到惠山区,在当地一家羊毛衫厂打工。经亲戚牵线,她认识了老实敦厚的本地男士胡科强,并相知相恋。2003年,两人结婚,婚后生活非常美满。很快,家里迎来了女儿的诞生。

  五年后,家里又迎来一个男孩。有子有女,这样的“好”生活,让两口子感觉很幸福。

  不料,不幸突然降临。2018年12月的一天,胡科强去山东潍坊出差,因高血压突发脑出血昏迷,在当地抢救。金凤琴连夜赶了过去,医生说,胡科强醒来的概率只有四成,即使醒来,也是“植物人”。那一刻,她怔住了,“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老公是家中独子,还有年迈、生着病的公婆需要照顾,怎么办?”短暂的惊恐和无助后,金凤琴定了定神,决定振作起来,“以后,这个家,我要撑起来!”

  忙碌的她快忘了自己

  一个30多岁的男人,处于“植物人”状态,24小时身边都要有人,从吃喝拉撒到日常喂药、护理,必须时刻盯着。由于丈夫没有吞咽功能,她和家人要把吃的打碎,然后流质管饲。考虑到肌肉萎缩,每天除了定时喂药,白天夜里还都要多次拍背,同时保持3小时翻一次身。无法自主排便,只能金凤琴来帮忙,或者用开塞露。更糟的是,还并发了癫痫,照料起来难度更大。

  作为失地农民的公公婆婆已70多岁,身体不太好,都需要人照顾。还有两个半大不小的孩子,经济上、照料上都需要金凤琴操持。这一切如同大山,压在了她的肩膀上。

  为了方便照料家人,金凤琴辞去了厂里的工作,寻了一个修补摊位的活干,这样来去自由。每天6点,金凤琴就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饭,然后送孩子上学,接着去摊位上忙活。中午,她回家照料下老人。下午,再接孩子放学,之后又是一家子的吃喝拉撒,一直要忙到很晚,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有时候肾结石疼得冒汗,她也尽量忍着。“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我还有一家人要照顾,有时候很无助,只能硬扛了!”

  用行动诠释“家”的意义

  “一切都会好起来,人需自立自强!”每当要支持不下去的时候,金凤琴总是这么告诉自己。

  好在,一些情况在慢慢改变。靠着原本年轻时在老家学的缝补手艺,加上这些年的琢磨,金凤琴的缝补技艺提升了不少,找她缝补的居民也很固定,如今她还盘了一个小摊位,靠缝缝补补,每单收个三五元钱,尽可能维持家用。公公婆婆也尽可能帮忙照看卧床的丈夫,有时候捡垃圾卖旧货补贴家用。一家人有个信念,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救助胡科强。

  特别令金凤琴高兴的是,孩子慢慢长大,变得很懂事,女儿如今一心学医,希望将来用自己所学,帮助那些和自己爸爸一样不幸的人,并且在学校入了党。在校期间,还积极勤工俭学,挣钱补贴读书花费。

  作为一个外来媳妇,金凤琴的坚守和毅力,获得了公婆认可的同时,街坊邻居们对她也是佩服不已,并施以援手。社区也经常帮助和关心这一家子。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她还专门跟公公学了理发技术,有空就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老人们免费理发。有时候还带着一双儿女共同参加社区保洁服务,教育他们要有感恩之心。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