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规模达250亿元 无锡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05-0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如今的非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传承。在无锡,非遗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从无锡市文广旅游局获悉,在创新融合的理念下,无锡锚定市场需求,开发了一大批蕴含传统文化、富含时尚元素的非遗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市非遗及周边产业销售规模达250亿元。

  非遗市场潜力持续迸发

  如果你对惠山泥人的印象还停留在景区门口的叫卖,那么不妨用心留意一下身边“惠山泥人”的身影,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如今的惠山泥人,在无锡街头随处可见,它是创意街区里的新潮摆件,也是文具用品上的特色logo,是咖啡杯上的创意图标,更是迎来送往的绝佳伴手礼……无锡人耳熟能详的“大阿福”也在与时俱进。“在保留惠山泥人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我们积极与国内知名艺术家合作,共同设计出了‘新阿福’IP形象”,惠山泥人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新阿福”为载体,将大阿福的传说故事融入其中,还开发出了“不大不大不太大”儿童故事绘本,并举办了专题展览,将惠山泥人的文化底蕴重新带回到儿童的身边。“新阿福”IP形象还衍生出一批文创新品,包括笔袋、橡皮擦、便利贴等定制类文具产品,这些新产品在保留惠山泥人传统特色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

  精微绣化身栩栩如生的蝴蝶胸针;留青竹刻制成的书签为书本更添一抹青翠香气;温润的紫砂被做成各式花状,摆在了小年轻的桌案上……走进非遗大师们的工作室,古朴中不失鲜活之气,一件件非遗文创在市场与传统的碰撞,在师与徒的思想融汇中不断推陈出新,依托独特的文化底蕴加持,成为能为城市代言的“人气单品”。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非遗及周边产业销售中,宜兴紫砂借助江苏卓易等龙头企业带动,整体销售规模超200亿元;江阴市中医类非遗和周边衍生产业规模近45亿元;精微绣年销售额129万元,同比增幅50%;惠山泥人厂全年实现传统业务产值582.6万元,同比增幅186.5%,其中,文创新品业务销售达473.6万元,同比增幅74.8%。

  激发非遗活化内生动力

  在以“薪火百匠”为核心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育培养体系下,全市70所中小学校开办了二胡、锡剧等传承课堂,开设非遗特色班,累计培训学员13万余人次。江南大学、无锡开放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已设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18个,累计824名学生与名师结对,为非遗保护传承打造出一支后备生力军。

  宜兴紫砂代表性传承人范伟群以传承发扬紫砂技艺为己任,他举办紫砂公益培训班、开设紫砂工作坊、编写紫砂培训教材等,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学习非遗技艺。同时,与学校、社区等合作,将非遗融入教育体系和社会生活中,为文化传承埋下种子。有了新鲜血液的加入,紫砂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的结合也便水到渠成了。

  当前,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柳成荫等6位传承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率为历批次最高。江阴麦秆画等18个项目入选江苏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非遗项目增至69项。更有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季益顺等6位匠人入选“2023福布斯中国杰出匠人TOP100”名录。一批老百姓触手可及的非遗体验学习空间也逐步落成,推动更多爱好者、参与者成为从业者、传承人。2023年认定了市级及县(市、区)级非遗工坊29个,带动就业16.5万余人,实现销售额近3亿元。

  焕发非遗时代魅力

  2023年,惠山泥人咖啡店的数量突破新高,惠山泥人文化元素还被搬进了中餐店,“福喜文化”主题餐厅里,泥人形象成为餐厅的主要装饰元素。此外,惠山泥人还与洋河酒业、无锡银楼等多个知名品牌展开跨界联名合作,开发了相关主题产品,进一步提升非遗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无锡非遗正在寻找自己的“品牌化”之路。过去的一年里,非遗展览、演出等活动填满了无锡人的假日。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主题活动暨非遗购物节,举办86场非遗主题活动。“遇见运河”泥人工坊、“二泉赏月”非遗雅集、非遗美食汇、园林实景锡剧表演、传统戏曲展演、“锡作雅韵”非遗艺术展等5大板块10项重点活动,更是吸引了累计超过30万人次现场体验,线上受众突破20万人次,线上传播量过亿。

  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持续擦亮无锡的非遗品牌,今年,将继续开展“百匠千品”评选活动,评定第二批“薪火百匠”非遗传承人40名和“非遗精品”300个,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前景明确的非遗项目。同时,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如加快无锡中国泥人博物馆一楼改造提升,推动场景创新;鼓励各地建设各类非遗展示馆、体验馆,打造非遗展示新地标;深入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