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爱心接力 援藏医生、援青教师获评杭州道德模范

2025-06-23  A+ A-
  《新江南网》江南区域知名综合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礼遇模范,致敬最美。6月18日晚,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举行,杭州用最诚挚的礼赞向20位道德模范致敬。这些平民英雄们用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丰润着杭州的道德地标,肥沃着城市的文明土壤。其中有两名模范比较引人注目,援藏医生江元与援青教师来燕红并肩而立接受颁奖。

他们都曾在雪域高原工作,与众多的杭州援派对口地区挂职干部人才们一起,以不辱使命的实际行动、崇德向善的爱心之举,为当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作出了贡献。

雪域高原的健康守护者:江元

2024年3月,杭州市西溪医院副主任医师江元踏上平均海拔4500米的那曲高原,担任色尼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在高原缺氧环境下,他面临的不仅是医疗资源匮乏的挑战,更有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当他看到当地藏族少年因脊柱畸形佝偻行走非常艰难时,一阵阵心疼和爱怜涌上心头。

当地的孩子脊柱畸形及膝关节、髋关节畸形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一生。为此,他驱车千里巡访牧区,足迹遍布20余户藏族家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00余名脊柱关节畸形患者跨越万里赴杭手术。辍学少年在术后重返校园,困在家中的孩子术后得以自由奔跑……“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手术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抬头挺胸,更是精神上的抬头挺胸。”江元表示。

面对色尼区人民医院临床科室不齐、手术室级别低、检查设备不足的困境,他勇挑重担,积极推进新院区建设和搬迁工作。筹备康复科、口腔科等群众急需的诊疗科室,完善CT等大型医用设备,改善手术室环境,筹备腹腔镜手术设施设备,致力于将医院手术室手术级别提升到能开展三类和部分四类手术水平——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逐渐成形。

跨越山海的教育播种者:来燕红

2018年8月,来燕红离开了两个年幼的女儿,奔赴青海德令哈一中支教两轮三年。初到高原,失眠、头晕、流鼻血成为常态,但她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之中。

除学生的英语教学外,来燕红同时身兼德令哈市、乌兰县、大柴旦的英语兼职教研员。为了培养孩子们图书馆阅读习惯,她以身作则,每到周末都骑车到援青图书馆自修室学习看书,或者准备教学课件及教案。她经常在微信群中鼓励邀请学生们到图书馆看书、做作业。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喜欢老师,学生才会更爱学习。”来燕红表示。她把学生当朋友,平时只要有空就会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并力所能及给予帮助。她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刚接手时,两个班共有30多名学生英语不及格,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成绩大有提升,不及格的减少一大半。“一人援青,全家援青”“只要你开心,你有意义,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她的背后是全力支持的她的丈夫和女儿。

杭州温度 爱心在延续

一位医生,一位教师,跨越医疗与教育两个领域,却在同一片精神高原上相遇——那是杭州援派干部人才们共同的精神海拔。

2021年7月,来燕红圆满完成支教任务返杭,但她的教育援青并未结束。她积极通过互联网继续帮扶青海教育工作,组织的“浙青一堂课,桃李共江河,东西同携手,走向共富裕”课堂研讨活动被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去年医师节期间,江元作为优秀医师代表出现在杭州卫生健康系统的展播片中。镜头里的他比出发时消瘦许多,但眼神坚定:“把医疗服务送到每一个边远角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一批批杭州挂职干部和专技人才跨越山海,为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杭州力量。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