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领航向 乡村更振兴

2025-06-22  A+ A-
  《新江南网》江南区域知名综合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南湖烟雨浩渺,一艘红船承载开天辟地的精神火种,驶过百余年波澜壮阔。当这火种撒落于新时代的希望田野,便点燃了乡村振兴的“燎原之势”。杭州,“千万工程”的源起地,多年来在深化这一伟大实践的征程中,也将“红船精神”的内核深深镌刻于田野阡陌,铺展出一幅“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壮丽画卷。

破局开新

擘画城乡融合新图景

暖阳穿透清晨的薄雾俯照大地,唤醒杭州大地正在沉睡的村庄。在建德之江村,老渔夫唐玲珑挥臂撒网,镜头定格处,恰似莫奈笔下的江南梦境;在萧山梅林村,村民们在智慧跑道迎风而行,消耗的卡路里实时显示在屏幕上……这幅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画卷,起笔于20多年前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力量。杭州将这份首创之志化为“千万工程”持续迭代的澎湃动力——

2003年,杭州以“一村八项目”为笔,率先在之江大地上勾勒“污水治理、垃圾处置、村道硬化”等示范村雏形。

2007年,杭州又首创将整治触角向大交通延伸,使高速公路蝶变为连通城乡的“景观大道、生态长廊、惠民之路”;同时,在全省创新推出“全域景区化”理念,精雕细琢中心村、精品村、风情小镇、历史文化村落,串珠成链打造精品线路、精品区块,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大美格局。

2023年,杭州出台《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杭州范例行动计划(2023-2027年)》,推动新时代“千万工程”再出发再深化再提升,目标到2027年,在全省率先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整体风貌协调有序、彰显杭派民居特色、诗画江南乡村韵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首创精神再生破壁之策,《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实施方案》以“三建强三推进”破题城乡差距;《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实施意见》创新构建“1+4+X”机制,加快推动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从“千万工程”的率先探索到城乡融合的纵深推进,杭州不断以“闯”的锐气破局开新,推动一座座村庄换新颜、一方方水土生金银、一群群农人展笑颜。

发奋蹈厉

浇灌共富之果更香甜

2011年,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陆炜强放弃高薪的都市工作,转身扎进家乡富阳新沙岛的泥泞土地。传统农业的“靠天吃饭”曾让他屡遭重创,无数个深夜,他独对孤灯研读农业科技文献,将实验室数据与田间实践反复对照,硬是在质疑声中蹚出了一条智慧农业之路。如今,由他搭建的“蓝郡农创园”已成为集数字化农业种植养殖、农创客孵化、农业休闲旅游等多业态为一体的“农业新高地”。

这份从泥土中生长的坚韧,是“红船精神”的生动写照——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之楫,在时代浪潮中划出不凡的航迹。而在杭州,正是千千万万股如此坚韧之力,踏出了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道路上的坚实足印。

帮扶机制激活“造血功能”——杭州通过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方式,充分发挥协作资金、社会资本和产业帮扶等作用,多方联手,精准发力,加快推动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增收渠道拓宽“幸福之路”——杭州不断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共富菜园等,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指导各区县(市)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新建共富工坊,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人才铁军锻造“振兴基石”——杭州精挑细选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等“驻村帮手”,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常年扎根基层,精准输送资源、技术和产业帮扶,推动重点村社快速发展;同时,创新开展“三承诺、一村一项目”晾晒比拼和“三晒一评一公开”活动,锤炼出一支有热情、懂产业、善经营的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

从个人拼搏到全城合力,杭州不断以奋斗汗水浇灌田畴沃野,让共富的花开得更盛、果实更香甜。

初心如磐

烛照乡村振兴新征程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的林下基地里,栀子、黄精、三叶青、芍药等多种中药材长势喜人。带领村民在这片昔日的“穷山沟”里种出“金疙瘩”的,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俞旭平。2003年,俞旭平作为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入驻枫树岭镇,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努力,让该镇从一个贫瘠乡镇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药材之乡”。

“红船精神”所承载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强大支撑。在杭州,无数像俞旭平一样的奉献者默默躬耕,以大地为纸、初心为墨,书写山乡巨变的深沉诗行。

科技特派员是田野里的“追光者”,他们走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百姓家;老农人是土地最忠厚的知己,他们一生守望田园,以古法耕种智慧守护着传统农耕文明的根脉,又在新时代倾囊相授,让经验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新活力;还有无数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他们协调资源、谋划产业、化解矛盾,在无数个晨昏交替中,将陌生的村落变成心中放不下的家园……

杭州也正在加快培养和引进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青年人才:打造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23个,为入乡青年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和生活服务保障;与在杭高校合作建设青年入乡发展联络站,定向吸引在校青年入乡实习实践;实施乡村产业“头雁”培育计划、农创客五大行动计划和村播成长计划……当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汇成时代潮涌,杭州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壮阔叙事也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