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公示栏里的公共收益表像被打了马赛克,物业办公室的账本永远在“系统升级”,业委会选举沦为空壳民主……这些家门口的“隐秘角落”,曾让杭州滨江区12345热线每9个来电就有1个在投诉物业。
当以人工智能为工具、以数据资源为内容、以应用场景为场域的数字化技术渗透到基层治理,变化正在发生。滨江区聚焦“清廉物业”建设,开发“里邻”微信小程序,业主点击小程序可实时掌握资金去向,实现数据与模型的深度融合。
一场以“清廉物业”为切入点,用AI撬动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技术赋能社区治理“虽然小区公示栏和公众号会有收支公示,但基本上半年公示一次,稍不留意就错过了。”滨江区官河社区玲珑府业主涂裕丰说:“如果想及时知道钱是怎么花的得去问,经常两眼‘一抹黑’,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如今,每位小区业主能通过‘里邻’微信小程序,随时随地查询小区业委会账户银行流水。”
滨江区西兴街道纪工委书记邓敏说,针对业委会资金流水监管难题和业委会填报公共收益收支数据不及时、不准确、不详细的问题,西兴街道率先开展探索创新,街道物业条线、纪工委与银行、软件开发公司等多次召开协调会,实现了清廉物业管理平台与“里邻”微信小程序贯通,成为杭州市首个银行账户流水向全体业主公开的成功试点。
“小区每一块钱花在哪里都能看到,大大增加了居民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度。”滨江区西兴街道官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凌云琴说,技术赋能让基层工作回归服务本质,让社区工作者从“经验者”变为“洞察者”,最终让社区治理更科学、更精准。
除了锦绣玲珑府小区,“群众身边的清廉单元”在滨江已经串珠成链,比如,浦沿街道彩虹城小区的“三方协同 五方共治”发展模式,强化了业委会规范化建设;长河街道海威国际小区以地下楼廊共建共商共治共享为特色,形成了社区清廉物业文化阵地等。数据显示:2024年滨江区物业信访量同比下降39.53%,占信访总量从9.97%下降至5.62%,实现物业领域信访量双下降。
既要“精度”又要“温度”AI赋能基层治理,并不是对人工的简单“替代”,创造性的场景应用才是AI的巨大优势。
滨江区住建局物业管理科负责人彭亮介绍,目前,滨江区清廉物业“数智”平台实现了“三个终端”:政府端打造“监管大脑”,集成公共收益监管、小区自治监管等模块,实现资金流向“一账清”、风险预警“一键达”、重大事项“一网议”;业委会端上线“智慧议事”功能,支持小区监管、快速表决、用印审批等多元场景,实现步步留痕可追溯;业主端开通“掌上监督”通道,业主可实时查询物业费使用明细、投票参与重大事项,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访问题。“AI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应用,可以实现基层治理应用场景的科学化、精细化,并提前部署资源。”彭亮说。
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基层治理的智能化建设,应根据居民需求保持动态变化,既要“精度”又要“温度”。“小区物业管理既是群众身边的生活小事,也是服务千家万户的‘安居大事’。”滨江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物业领域的顽瘴痼疾往往与监督监管缺失和利益输送密切相关,侵害的都是群众的利益。滨江区将进一步找准“小切口”,找准薄弱环节,打通破解路径,完善治理措施,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清廉物业建设,让群众有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