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超长期国债上市首日最高涨幅达25%,两次触及临停,业内人士建议理性投资、不要盲目跟风

2024-05-2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5月22日上午,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名称和代码分别是“24特国01”(代码019742)和“特国2401”(代码102267),因价格大涨20%以上在沪深交易所分别触发盘中两次临时停牌。而截至5月23日上午收盘,“24特国01”“特国2401”均恢复到了100元左右的初始价位。如果22日在高位买入的投资者将面临账面亏损超20%的“窘境”。

一天赚回10年利息?

22日上午,有小伙伴给记者发了“24特国01”的K线走势图,一看吓一跳:“24特国01”在开市一分钟内涨幅达到13%,触发临时停牌。当天上午10点恢复交易后,“24特国01”涨幅达到25%,再度触及临时停牌,顿时有种“泼天富贵终于轮到我”的感觉。不过,自22日15时27分起恢复交易后,“24特国01”在上交所当天收盘时涨幅骤降至1.32%。在深交所上市的“特国2401”同样火爆,收盘时,价格仍保留在119.7元,涨幅近20%。

据财政部此前通知,5月17日首发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于5月22日起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24特国01”,即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后,个人投资者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5月17日,财政部发行了400亿元国债,卖给了银行等金融机构。5月20日当天,只有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拨出5.3亿元的额度面向个人,且均在当天售罄。

以记者5月20日在招行购买的2000元特别国债为例,30年内累计得到的利息是1542元(=2000×2.57%×30)。而按照5月22日在二级市场20%以上的涨幅,直接就兑换了10年利息。那么,这样1天赚了10年的利息怎样落地呢?

账面上涨并不等于实际收益

我市某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周女士告诉记者,该券商的证券账户可以交易“24特国01”。“一般来说,券商的渠道进行债券交易每笔100手起,债券一手为10份,100手为1000份,一份原始价格100元。也就是说,交易一次的资金门槛在人民币10万元左右。”周女士认为,债券价格越高,利率越低,如果按22日溢价25%的价格买入上次交易的长期国债,等于提前预支了未来的收益,那债券的利率也就达不到原有的2.57%。“如果之前在银行渠道购买的,要么转托管至券商,要么直接在银行系统内挂单。”

招商银行常州分行理财经理曹先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场内交易是T+0的实时交易,‘24特国01’发行时到期收益率为2.57%,对应票面价格100元;当债券交易价格每上涨10元,到期收益率将下降40多个基点。换算一下,当‘24特国01’交易价格达到125元时,其到期收益率已下降至1.53%,其投资价值相较其他国债而言,已不再具备明显优势。”同时,曹先生给记者看了银行内的该品种债券交易价格,实时价格已回落至99元附近。换言之,“泼天富贵”仅为纸面富贵。

数据显示,5月22日,“24特国01”溢价成交金额约1700万元,仅为发行规模400亿元的万分之四。而将价格推高至25%的那笔交易金额为12.5万元,相当于400亿元的百万分之三。也就是说,上市首日,该特别国债的价格并没有经过买卖双方充分的市场博弈,价格具有偶发性。果然,5月23日开盘后,该品种在沪深两市的价格均回落至100元附近。

对于特别国债,个人投资者可以长持,不要炒作

财经博主简七认为,国债背后有国家担保,付息的可靠性很高。但同样是超长期的投资,简七更推荐高股息资产。“比如银行、电力等经营稳健的上市公司,每年会通过定期分红,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股价也会有小幅增长。投资长期国债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在30年的时间里,经济会有好几个周期。当经济繁荣时,大家对资金的需求增加的话,会导致利率上涨,这又会大概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则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当超长期特别国债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购买应慎重。“因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为20年、30年和50年,个人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资金需求、价格波动等因素,毕竟到期时间长,若在到期前在二级市场交易,存在亏损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同时上市的两只国债,遭遇2017年利率上行后(当时市场利率涨了1%),30年期国债跌幅高达22%,10年期国债跌幅达8%。

(记者 张琛)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