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生和家长特别关注、被网友不断催更的都市快报“成长之路——优秀学子分享会”,7月17日上午走进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几百名同学和家长走进校园,与4位“700分学霸”面对面。
7点50分起,就有家长陆续走进校园。有一位妈妈带着一对兄妹,说:“早就期待能来学军看看,儿子读初三,想听听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明年争取来做学弟。”
4位学霸的分享,干货满满。不少家长听完分享后,手机里拍下几十张照片,还有位爸爸记了5页笔记,说要拿回家好好消化。
整场活动也在“爱写作的狮子”视频号同步直播。两个小时的直播,有2万多人观看,点赞几十万。互动环节,满屏都是留言评论。
有位家长在直播间留言:“不愧是学军的学霸,分享了木佬佬方法、经验,知识密度太高了!”有网友说:“有位同学进入学军后,开始垫底,后来竟然能提升几百名,让我家的中等生感觉充满力量!励志。”
人物:王偲哲 学习要有长线思维和短期思维 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王偲哲,初中毕业于文澜中学,高考成绩712分,全省第5名,已被北京大学录取。
在分享中,他从自己的爱好聊起,和大家一一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我初中毕业于杭州文澜中学,通过分配生进入杭州学军中学,中考分数592分,也达到了当年学军中学的分数线。
从小到大,我当然也是一个爱玩的人。小学期间,我去话剧社担任课本剧表演比赛的主角、气象科普馆讲解员,还成为了天空与云彩拍摄爱好者、动画电影发烧友……在我看来,玩是体验式的成长过程。这些学到的内容未必能直接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影响,但一定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对抗枯燥的学习过程带来的惰性,并让知识脱离纸面真正进入到我们生活中。
在学习课堂内的知识以外,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多加实践。一开始不要去害怕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去接受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开始,不断去追求努力完善,最终达成不错的结果。
在高中阶段,不论是竞赛还是高考,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状态也转换比较快,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认为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
第一是重构学习方式,让自己在学习中将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求索。听课时,要保持思维的活跃度,主动思考:如果课堂中讲的是你已经熟悉的内容,也不应该让自己的思维迟钝下来,你可以主动进行联想和拓展,或者进行强化记忆提高熟练度;如果讲解的是不熟悉的内容,则更应该专注听讲并充分调用思维,思考新知识背后的思路逻辑,以融入现有的知识系统。
课堂之外还有作业和练习,我们在找练习素材的过程中应该以锻炼自己的思维为主要目标,在完成基本的作业任务之后,尽量找一些自己舒适区以外的,感觉有那么一些吃力,又没有那么难的内容,这对我们的能力提高非常有用。
接下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学好特定学科,我认为一门学科的学习需要同时拥有长线思维和短期思维:长线思维指的是了解这门学科的底层逻辑,以英语为例,就是提高词汇量、阅读量,训练系统性的写作水平;短期思维在英语学习中指的是学习解题技巧,训练语法专题,积累考试常用写作素材等,这在备考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中,大家还要注意学习和放松的平衡,学习中应尽量避免一切干扰,做到学习和娱乐边界分明。如果在家学习会忍不住娱乐,可以尝试周末去图书馆学习。
最后,大家要积极向老师提问,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从具体的题目内容到学习方法、学习安排,都是可以从和老师的沟通中收获到的。在问题目前我们要做好相应准备,比如具体在哪一步卡壳,把自己的思路和疑惑写在草稿纸上,整理明晰,这样可以提高问答的效率并且避免遗漏细节。
最后我想和大家说: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遇见未知的自己。愿你在求知路上,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享受每一份收获的喜悦!
人物:楼思涵 短期目标需要拆分、评估、量化 偷懒会有惯性,坚持很重要楼思涵,初中毕业于杭州市锦绣中学,高考总分706分,全省第28名,第一志愿填报了北大理科实验班。她学考10门功课全都拿到A。
她和大家分享了几点个人的学习习惯——
目标感,应该是大家从小到大听得比较多的东西,但我小时却对“目标”感到困惑。现在我理解,目标可以有大方向,比如身边有的同学很坚定地说要学医。或者说他们将来一定要去哪所高校。在目标的驱使下,我们确实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会给自己设立一些短期目标,我认为短期目标可以类比短视频和碎片化娱乐,能够提供持续的刺激让你深陷其中,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状态。我对于短期目标的定义是:可以拆分,可以评估,最好可以量化。
比如说某次月考考砸了,我决定下次一定要翻盘,这就是短期目标,因为只有一个月。但是如果你只把目标定在“好好努力”上,这个目标就很笼统,不能被拆分、评估、量化。
所以我会把目标改成更能实际操作的形式,比如估分总分要达到多少分,才能够达到目标的年级排名。再将估的总分拆分成各个科目需要达到的分数。当然,各次考试的难度不一样,所以这个目标并不一定精确。这里你给自己定下的数学140分,指的是达到140分的水平,不是要求自己在格外难的卷子中也要达到140分,也不是在很简单的卷子里躺平过线。
目标感之外,我们还需要自学能力才能换取想要的成绩,但前提是课内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因为上课是衣服,自学是打补丁、锦上添花,没有衣服,补丁是没有地方打的。自学可以为自己的劣势科目补上短板,或者探索其他可能。
那么如何落实自己定下的目标呢?我个人采用的方式是清单和计划相结合。清单是列当天要做的事情,计划是精确到几点几分做什么。
接下来讲一讲我个人关于坚持的理解。
偷懒是会有惯性的。这里可以分享我的一个故事。在我的初中,住校生早上是有晨跑的,速度非常快,对我来说是挺痛苦的。每天早上睡眼惺忪迈出寝室门的时候我都会想:要不要找个理由请个假,逃一天也是一天。但是每天我都默念这样一句话:一旦开了头,下次再坚持的时候就会更难也更痛苦,所以这次也坚持一下吧。每天这么坚持下来,到了初三下学期我的晨跑终于能不那么艰难,曾经害怕的800米也可以“无痛”跑完。这是我学到的关于坚持的重要一课。
到了高中,早起晨跑就轻松多了,难题变成了按时起床。每天早上6点打铃的时候,也是同一句话把我从床上拎起来,最后我也就不知不觉坚持了3年一打铃就起床。早起的时间,我可以多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习惯早上先买好早饭,晨跑完就不用汗淋淋地和大家一起挤在食堂排队,这样可以帮我在早读前省出20分钟,也就是半节自习课,非常可观。
坚持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除了自己,大家也可以借助外力匡正自己,比如老师、家长、同学,只要有效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