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近开启了 “蒸笼模式”,气温直奔38℃,闷热天气下,不少人身上的皮肤也跟着 “闹脾气”,时不时就痒得人直抓挠。但可别小瞧这痒痒的感觉,它没准是身体发出的 “红色警报”!皮肤痒别大意!这些信号可能是肝癌“报警”53岁的刘大叔(化名)指着小腿上暗红的抓痕叹了口气:“去年七月也是这么热,我有一次出了趟门回到家,两条腿痒得像被一万只蚂蚁啃。想着是高温天出汗引起的皮肤瘙痒,两三天就抹掉一大瓶痱子粉,晚上痒得睡不着就用毛巾蘸冰水敷,结果越敷越痒,皮肤都挠破结痂了,还是止不住。”
同病房的李阿姨插话说:“我去年也痒过,擦了点皮炎平就好了。” 刘大叔苦笑摇头:“我要是有你这运气就好了!拖了一个多月,我去医院看皮肤,医生发现我眼白黄得像橘子,再一查血,甲胎蛋白(一种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数值高得吓人,做了 CT 才发现肝上长了拳头大的肿瘤。”后来几经辗转找到了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血液科市级名医丁纪元主任,目前正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丁纪元表示,刘大叔的情况在临床上不是个例。肝脏就像个没有痛觉的“沉默工厂”,肝癌细胞在里面搞破坏时,早期根本不会喊疼。但当肿瘤压迫胆管,胆汁酸就像堵住的下水道污水,反流进血液里到处乱窜,刺激皮肤神经就会引发瘙痒。
另外,还需要警惕皮肤出现蜘蛛痣、皮肤出血点,这些也是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出现的体征。蜘蛛痣通常表现为中心凸起、周围有辐射状小血管的红色痣,而皮肤出血点则是针尖大小的出血斑点,一旦发现应提高警惕。
丁纪元表示,高温天气会让人体水分蒸发加快,皮肤屏障更容易受损,这时候肝脏病变引起的瘙痒就像被“加了特效”,更容易和普通汗疹、过敏混淆。
肝癌为何如此 “狡猾”?高温下护肝记住“三不原则”一方面,肝癌隐匿性强,早期症状并不总是那么明显,这也是许多患者错过早期诊断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误以为它主要由酗酒引发,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实则乙肝病毒才是首要诱因。另一方面,慢性乙肝、脂肪肝、长期酗酒、高油高糖饮食等,都是肝癌的 “帮凶”。
医生提醒,皮肤痒超过两周,且抓破后仍持续瘙痒,或出现蜘蛛痣、皮肤出血点等异常体征,务必尽快检查肝功能。别让看似不起眼的 “小痒、小病” 发展成大问题,一定要重视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高温天气下如何护肝?丁纪元强调,要记住“三不原则”:
1. 不盲目抗暑。别靠冰啤酒、冰奶茶降温,这些高糖高嘌呤饮品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喝冰啤酒降温,相当于给肝脏 “灌毒药”。
2. 不忽视异常。高温天若出现持续 2 周以上的皮肤瘙痒,尤其是夜间加剧、伴随尿黄,或发现蜘蛛痣、皮肤出血点等情况,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肝功能 、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
3. 不拖延体检。乙肝携带者、脂肪肝患者等高危人群,建议每 3 个月做一次甲胎蛋白检测,普通人群每年至少查一次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