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与承流”杭州日报讯 6月26日,“溯源与承流:舟山渔民画艺术1983-2024文献与作品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开幕。
展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浙江海洋大学、舟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北京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担任学术支持,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舟山市教育学院、舟山市美术家协会、舟山渔民画协会联合承办。
展览于2023年启动,是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地域性绘画研究项目、2024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24舟山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舟山文化研究工程项目。
自1983年定海县文化馆开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作为舟山渔民画的开端,时至今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舟山的渔民画已经走过了从初创到发展到成熟,至今天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光辉历程。
“对于广大美术家而言,乡土大地便是生命印迹,它构成一个实实在在、伸手可及的生活形态,这里的地理气候、地理形态与风俗、历史、文化、族群一起构建起一个具有被认可并适合于共同生活的约束和准则,每一个人、每一条河、每一棵树连同生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构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这是一个不需要被求证的非对象化世界,这里的环境、风俗、乡民凝聚成一种共同体的形态和归宿,个人和族群都在这个共同体的世界里接受并思忖着历史共同的命运。”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说。他认为,“在一个总体的浙江美术发展框架之中,去提炼和研究各区域美术发展的多样性,正是为了呈现浙江美术的丰富性和创造力,浙江地域性绘画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正源于此。”
作为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以全新的语言、题材、形式、内涵拥抱大海、拥抱生活、拥抱时代的舟山渔民画,是以表现地域性海洋文化生活为对象的现代艺术画种。专家学者、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表示:“今天,在舟山渔民画发展40年之际,浙江以地域性绘画的角度来回望与总结舟山渔民画的发展历程,富有前瞻性。舟山渔民画的成功经验既是舟山渔民画从业者探索之路的总结,也是浙江以及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宝贵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览共展出舟山渔民画从1983-2024四个发展阶段的80件代表性优秀作品。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时期 1983(诞生),第二时期 1984-1999(成熟),第三时期 2000-2016(发展:产业化阶段),第四时期 2017-2024(发展:乡村振兴阶段)。
展览同期举行了艺术座谈会,来自北京、浙江的学者、嘉宾就渔民画的发展展开讨论。同时,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发行的同名文献集在展览推出,该文献集以“溯源承流”为主题完整呈现了舟山渔民画艺术四十余年的历史发展与创作实践,并将对今后舟山渔民画艺术的发展起到方向性的作用。
展览将持续至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