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园前,升起一台无人机。随着无人机机翼的嗡鸣声,幕布随之揭开,“阿里巴巴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基地”正式揭牌亮相。这也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一个官方授权挂牌的学院基地。
现场,有老师感叹:“ 为了这一刻,我们足足准备了3年!”
2022年9月,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成为全国首个公益性产教融合平台。3年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产业学院重点工作,聚焦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乡村振兴领域,立项省部级课题25项、厅级课题50余项,为校企合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实践探索,迈出了“共赴山海”的坚定步伐,引得职业教育圈内的热议。
揭牌仪式结束后,一场聚焦校企合作、教育共富、乡村振兴等核心命题的研讨会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与会嘉宾、专家共同总结项目的实践成果,展望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未来路径。
填补产教融合空心地带已成产教融合的“浙江样板”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传统职业教育体系面临多重挑战: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技术迭代速度,中西部地区与县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匮乏。很多职业学校渴望通过产教融合破局,但放眼现实,一些校企合作浮于授牌、实习、培训等表面文章,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在这个背景下,阿里巴巴集团经过调研,基于集团在科技、电商、云计算等领域的生态资源与产业经验,于2021年底正式发起“橙点同学职业教育公益项目”,与杭州、丽水、衢州等职业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其中,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已成为产教融合的“浙江样板”。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来自阿里巴巴的老师会定期走进我们的课堂,给我们的师生带来一线的行业信息,我也从中受益良多。”卢桂荣是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副教授。这几年来,她亲眼见证了原来赋能给阿里内部员工的知识技能,免费成为职教领域的教育资源。这不仅为课堂教学引入活水,也为学校的高水平双师团队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作为“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的两大主体,阿里巴巴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密切合作、紧密沟通,坚持每周一沟通、每月一汇报,扎实、稳定、高效高质地推进各项工作,双方共同定制的“70%学校教学+20%企业教学+10%社会教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更是打破了人才培养的校园围墙。
在“70%学校教学”的基石上,学校创新开展“20%企业教学”,探索出“阿里导师线上+校内讲师线下”的双导师联动课堂教学改革。比如阿里巴巴“橙点同学职业教育公益项目”负责人张雷,每月都会亲自走进学生课堂,带来一线的行业“新闻”。
“10%社会教学”比重虽小,却是迈向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实践。学校依托数字化平台“双主体支撑、双标贯通、三营联动、三阶递进”的2233培养体系,将天猫双11实战、乡村振兴直播挑战赛等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实实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商业场景、实战技能训练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机会,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掌握行业前沿技术、积累项目经验,实现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如果要进一步追问,学生从这些项目合作中获得了什么?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这几年出现惊人增长的专业就业率。
在6月17日举办的研讨会现场,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陈长英说:“今年的就业签约率还在不断上涨。”
据2024年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项目带动学生就业率提高,毕业生实习薪资平均6500元/月,98%的毕业生入职阿里生态链企业,成功破解“就业难”与“用工荒”双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