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藏乾坤 印韵传四海

2025-06-22  A+ A-
  《新江南网》江南区域知名综合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2025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建交51周年,也是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2周年。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文化交流如同一座跨越重洋的桥梁,连接着两国人民的心。5月29日至6月22日,“南洋印象——马来西亚篆刻协会会员作品展”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举办,无疑是这场文化对话中引人注目的一页篇章。

此次展览不仅是马来西亚篆刻协会首次在西泠印社办展,更是一次跨越重洋的艺术对话,不仅接续了中马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也对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成为见证中马文化艺术界友谊的佳话。展览汇集了马来西亚篆刻协会41位会员的近百件书画印作品,涵盖篆刻印屏、原石以及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南洋多元文化的特色与当代审美意趣,生动展现了海外华人对篆刻艺术的热爱与创新探索,让观众在方寸之间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与包容性。

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作为中国印学研究的核心阵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04年印社成立之初,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长尾甲应吴昌硕之邀参与活动开始,西泠印社的对外交流便绵延不绝。2008年起,西泠印社实现文化“走出去”愿景,举办“百年西泠·中国印”系列巡展,先后在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西班牙马德里等多个城市展出,在汉字文化圈之外的国家掀起西泠印学热潮。同时,西泠印社还启动了“世界图纹与印记‘一带一路’图形印创作印谱篆刻艺术创新项目”,将研究对象从传统印学扩展到图形印、非汉字系统印章,不断拓展“中国印学”的范畴,形成“大印学”新格局。此外,西泠印社在重大节会、赛事上频频亮相,如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外国领导人篆刻肖像印章,以创新的图形印概念让世界感知印文化魅力;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期间,举办“艺迎亚运 印向未来”系列主题活动,通过亚运会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5年6月,在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西泠印社策划的“文明互鉴·世界愿景”图形印展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展览通过30多米的长卷、一帧帧的册页、193个手卷、千余份互动文创,化作连接193个联合国成员国的独特文化纽带,在方寸印石之间,不同文明的智慧与魅力交相辉映,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文明交融乐章。

随着西泠印社国际知名度的日益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呈现从积极“走出去”到主动“引进来”的新趋势。中国印学博物馆与孤山社址每年接待多批国际友人来访交流,接受外籍名誉社员捐赠并举办展览,举行各类艺术体验和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与西泠印社开展合作。2018年,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加拿大两国小学生篆刻实践活动”上,两国孩子共同学习印章历史、临摹经典印稿,合作完成“友谊之印”篆刻作品,在一刀一刻中感受印学文化的深厚底蕴,以艺术为媒介传递跨国友谊,种下中外文化交流的种子;2023年,“我眼中的中国——浙江行”采风团一行来到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参观访问并体验拓印,来自亚、非、欧、美19个国家的25位在华外籍青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金石魅力,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走向国际,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共鸣。

长期以来,西泠印社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和延伸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近年来通过独特的文化语言,建立起更为广阔的文化交流格局。在往年开展“百年西泠·中国印”海外特展基础上,还建立了海外“西泠学堂”品牌,运用传统的书画印媒介,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国际展览到学术合作,从艺术研学到文化体验,西泠印社以多元形式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持续促进文化理解与情感共鸣,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正如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所言,西泠印社拥有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强大学术力量,始终致力于成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第七任社长饶宗颐题下的“播芳六合”四字,更寄托着让西泠印社精神如芬芳般散播世界的美好愿景,让中华文脉在全球视野中焕发璀璨光彩。

方寸印章,承载千年文明;印韵悠扬,连接四海民心。西泠印社以篆刻为媒,在世界范围内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不懈努力。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