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阿姨心悸心慌,以为自己得了心衰 医生抽丝剥茧查出是纵膈内肿瘤在作祟

2024-05-2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最近,60岁的周大姐(化名)被一桩烦心事搞得夜不能寐:明明刚退休那会儿,自己精力充沛,不是旅游就是去老年大学上课。然而近两年,她感觉身体乏力感加重,提重物时使不上力气,时而还有心悸的症状。

经常阅读健康科普的她,认为自己可能是心衰了,于是来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门诊求助。医生为她安排了心电图和胸部CT检查,心电图结果正常,但CT则提示纵膈部位(升主动脉前方)有个2厘米大小的肿物,还有胸膜增厚。看来周大姐的毛病不在心“内”,而是在心“外”!接诊医生立即邀请了心脏大血管外科王浩主任共同会诊。

王浩主任介绍,纵膈肿瘤大部分是良性的,但如果是凶险的胸腺瘤就比较危险。“早期的胸腺瘤虽然也呈良性肿瘤表现,但是具有潜在的恶性特征。即使一开始判断为良性,在观察或者术后复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复发和多处转移,呈现恶性特征。”

根据周大姐肿瘤的部位和形态,王浩考虑其患胸腺瘤的可能性较大。在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后,决定尽快进行手术将它“摘除”。

随后,王浩主任带领手术团队为周大姐实施了微创手术。在胸腔镜下进行探查和切除,小心翼翼避开周围的心脏、血管和神经,术中发现由于胸膜长时间的慢性炎症,胸腔胸膜粘连严重,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摘除”程度犹如在桃核里雕花。但是在手术团队耐心细致的操作下,病灶被逐渐清理干净,顺利切除了病变部位。几天后,组织活检也传来了好消息:周大姐胸腔内的肿物并不是胸腺瘤,而是良性的血管瘤。

“纵隔的结构比较复杂,里面有心脏、食管、气管、胸腺、神经等重要器官。一般来说,纵隔肿瘤好发于30岁至50岁的人群,一部分纵隔肿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王浩表示,若出现剧烈胸痛、面部或上肢胳膊浮肿、气急、声音嘶哑等,往往表示肿瘤侵犯已相当广泛,需立即至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