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李世英回忆峥嵘岁月:我们打下过美军头号王牌飞行员

2024-05-2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当时我们刚从朝鲜战场回来进行复盘讲评,中间模仿飞行动作的是我,左手边是我的僚机闫清水,右手边是宋义春、蒋道平……”4月25日,江苏省军区无锡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内,93岁的原志愿军空军第15师45团1大队2中队中队长李世英翻出一张珍藏70多年的黑白照片,向记者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50年10月,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照片中4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在接受短暂的飞行课程突击学习后,来到硝烟弥漫的前线。组队之初,除了最小的李世英有一定实战经验,其他队员都只是在战斗机上飞过二三十个小时的新手。而他们的对手,是飞行小时数动辄四位数、“喝”过成千上万吨航空煤油的美军“老油条”。

“当时副师长经常批评我说,你们中队怎么搞的,一和敌人交手就散架了。”李世英记得,大家受到批评都很难过,但更不甘心落后,“我就跟大家讲,咱们要刻苦学,一定得争口气!”每次执行任务归来,李世英都带着队友们进行复盘讲评、地面演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钻研空战技能,“仗是越打越精”。

在战火的淬炼中,2中队迅速成长为一支英雄中队,4名飞行员都击落过当时美军最先进的F-86战斗机。其中,蒋道平的战绩引人注目——到停战时,他仅升空作战7次,就击落F-86战斗机5架、击伤2架。很难想到,蒋道平刚来时,还是中队里单飞时间最少的“菜鸟”,常常在编队返回时掉队。“但这个同志很勇敢、爱钻研,特别是苦练瞄准技术。”李世英回忆,1953年4月12日,又一次掉队的蒋道平在龟城上空击落了一架美机,当天返回进行复盘讲评时,自己还批评了蒋道平,“我说你这次是在敌人后边,占据了有利位置,不能侥幸,下次一定跟紧一点。再掉队,弄不好哪天你就被敌人打掉了。”后来李世英和战友们才知道,当天被击落的,正是美国空军第51联队16中队王牌飞行员、朝鲜战争美军战绩第一的约瑟夫·C·麦克康奈尔上尉(战绩16架)。

李世英说,志愿军空军强调“长僚机如夫妻,长僚机是好兄弟”,僚机要负起掩护长机的责任,长机也要主动照顾僚机。1953年2月的一场战斗中,为了照顾僚机“落单”的宋义春遭遇敌双机咬尾攻击,“当时座舱左右曳光弹‘嗖嗖嗖’,宋义春想到我们飞机比敌机轻、爬高比敌机好,他就油门一收把飞机拉起来,敌机没来得及收油门,一下子冲到前面去了。宋义春憋了一肚子气,当时就把敌机‘打冒烟’了。”而此时,李世英和其他早已返航的战友们,都赶到塔台焦急地等消息。“等了好久,无线电终于传来了宋义春的声音,大家一听到,那个激动啊,都蹦起来喊着‘宋义春还在’‘宋义春还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李世英瞬间红了眼眶。

在油料告急、发动机停止工作的情况下,宋义春沉着利用空滑安全飞回机场。着陆后检查,飞机机身被打了两个洞,机翼中4弹,方向舵被打坏,座舱盖穿了1个洞。“我们没有一个放弃飞机跳伞的,因为这些飞机都是人民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捐的,我们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轻易放弃一架飞机。”李世英动情地说。

从1952年底到1953年7月停战,2中队创造了击落敌F—86型战斗机10架、击伤4架,己方无损失的光辉战绩;1953年8月获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政治部通令嘉奖,荣立集体一等功,并被授予“保持荣誉,发扬荣誉”的锦旗;1964年9月29日,空军党委授予2中队“李世英中队”荣誉称号。

如今,这支英雄战队只有李世英和闫清水在世。时隔45年,两位九旬老人去年在央视节目上再次重逢,眼含热泪紧紧相拥。“我被敌机咬住的时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我,最后自己的飞机还受了伤,我们两个是生死战友啊!”面对镜头,两位老人握着手,一起唱起了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记者 顾敏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