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钟楼: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2024-05-22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我叫冉家铭,来自贵州遵义,我在天爱已经3年了,我学会了架子鼓、包馅、烘培、园艺、茶艺……还有很多新技能。”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在“点蓝星空”全国心智障碍人群烘焙职业技能邀请赛上,孤独症患者冉家铭动情地讲述了在常州钟楼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大龄职业校区(以下简称“天爱”)学习生活的故事。

近年来,钟楼区针对辖区残疾人群体,组织公益组织、志愿者、大学生等开展结对帮扶、嵌入式助残、就业培训、文体活动等覆盖全年龄段的志愿服务800余次,结对帮扶残疾人家庭300余户,服务残疾群众2000余人次,为他们传递社会关爱和温暖,让残疾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融合教育与志愿服务并行 让孤独症青年实现就业梦

“孩子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多,改变真的很多。”在天爱陪读的一位家长表示,给心智障碍的孩子最大的帮助不是同情,而是帮助他们踏入社会,更好地学会生活,这才是心智障碍孩子家长的最大期许。

为了应对心智障碍人群无法走出家门,实现就业等问题,区残联携手天爱于2020年合作推出了“‘星青年’的自然农场”项目,该项目通过“艺术文创+工坊+自然农场+养护养老”并走的途径,为心智障碍青年的生活和就业赋能,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劳动,自主就业。此外,为增加心智障碍群体外出交流的机会,天爱还创新发起了“星青年”的游学营项目,天爱教师先后带领40余名心智障碍青少年前往福建漳州、北极等地游学,不仅拓宽了心智障碍者的眼界,开阔心智障碍者的视野,增长心智障碍者的见识,也进一步提高“星青年”的社会融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采访中,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扑面而来。赵琪(化名)因为心智障碍,一度情绪和行为问题都较为明显,甚至出现过打砸等严重破坏性行为。通过在天爱半年的康复,他逐步纠正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睡眠和情绪控制上有了明显的改善,还学习到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今年年初他成功通过天爱的职业评估,顺利进入就业基地,可以参与采茶、制茶、灌装等就业项目,实现了自食其力。

目前,天爱在区残联的指导下,即将开启针对大龄重度孤独症人士开展托养服务的三期工程,同时,天爱也正在探索用信托的方式,支撑项目的运营成本和人员成本,为心智障碍人群提供更长远的保障,解决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两张清单”打造嵌入式服务 让全方位助残成为新常态

这几天,家住新闸街道荷园社区的李奶奶逢人便讲:“社区康复服务真是太好了,效果也不错。”原来,李奶奶年前因为脑梗塞导致身体右侧肢体偏瘫。由于子女忙于工作,居住地与医院离得又较远,康复治疗难以坚持,效果也不明显。网格社工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康复师,在评估了李奶奶的身体机能和四肢情况后,为她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现在李奶奶的肌力、肩关节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李奶奶所住的荷园社区,是钟楼区新闸街道正在试点打造的“嵌入式”服务型社区。社区通过整合场地、改善设施和引入资源,针对残疾人群体嵌入服务项目,引导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此,新闸街道开出了“两张清单”。首先是“需求清单”,街道积极发挥社工、网格员队伍力量,主动深入残疾人家中开展走访摸底,广泛了解残疾人对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建立残疾人基本情况档案。其次是“服务清单”,街道主动链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专业康复治疗师下沉社区,嵌入社区助残康复服务项目,让残疾人康复服务实现就近就便。今后,类似李奶奶这样的居民,都能在家门口得到助残服务。

定向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让残疾学员走向美好生活

2006年,常州第一家小型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机构——益智园,在荷花池街道开业投用。从此,5名特教老师在这里带着一批又一批残疾学员,用双手丈量大地,用眼睛倾听世界,用指尖寻找光明。

“今年,益智园要升级成‘最新版’啦!我们要搬进荷花池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里面设置了现代化的培训康复医疗室、辅助就业工作坊、共享空间休息站、厨房食堂就餐点等多个功能空间。”益智园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还将有一批专业机构入驻这里,分别从技能培训、精神疗愈等方面为残疾学员提供形式丰富、内容扎实的照料与帮扶。同时,“博爱驿站”爱心超市和“兰熙互助合作社”阳光花房也将为益智园助残工作添砖加瓦,让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得到尽情舒展。

在邹区镇,欣益残疾人之家长期持续不断地举办各类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生活。最近,结合母亲节,他们为残疾人特别举办了一场“巧手生辉,螺钿风华”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手工坊活动。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康复学员们纷纷动手实践,亲手制作非遗螺钿胸针,以此来激励他们更乐观地生活。

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伟奇表示,为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群体,区残联将依托省级“美丽工坊”示范点,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就业平台;发挥辅助性就业资源调配中心作用,着力开展残疾人之家“三化三提升”行动;促进“残疾人之家”标准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规范化管理,重点提升一批街道级优质“残疾人之家”,努力建成集康复训练、日间照料、就业扶助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

(记者 王淑君 通讯员 陈清 刘晨 余甜萍 文 阚庆涛 摄)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