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美”到“整体美”,旧改“后半篇文章”钟楼这样做

2024-05-0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晚风轻拂,落日映霞。“五一”假期,新建成的南运河滨水健身慢行步道鸟语花香,市民或漫步于绿廊,或休憩于长椅,一派惬意风光。近日,依托原有南运河慢行系统(马公桥—藏书桥段)实施的南运河亮化提升、景观塑造工程揭开面纱:2公里环形步道、1.8万平方米绿地长廊再现滨水宜居品质。

从马公桥南堍进入,繁华归于安谧,喧闹融入幽静,一个属于老城厢的悠然梦境徐徐展开。

从生态到休闲,打造家门口“公园”

宽阔的南运河蜿蜒流淌,水面倒映着两岸成荫的绿树和朵朵盛放的鲜花,时不时有水鸟飞到河面轻巧跳跃,点出阵阵涟漪,生机盎然的滨河公园美景令人陶醉。更让人惊喜的是,附近小区与这个“公园”之间只隔了一扇门的距离。

“爷爷,我还想再玩一次!”家住在金谷花园的市民老徐,晚饭后陪着小孙女到南运河步道的多功能活动区域玩耍。他告诉记者,从家到“公园”特别近,小区改造提升时专门修了一道门,“出门就是公园,进门就到家”。而且,这块滨河绿地两头还分别挨着爱心公园和荆川公园,闲暇散步、举家出游的选择更丰富了。

“这条步道太漂亮了,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小公园。”金谷花园3幢居民张小菊说,她一般早上9时去散步,到了下午再去一次,吃过晚饭还要再去一次。她说,晚上南运河步道是最热闹的时候,这时候两岸灯光亮起,沿岸散步的市民人流如织,现场相当热闹。张小菊颇为自豪地当起了记者的向导,“小公园北边连着德运路,南边连着荆川北路,把我们金谷花园和香江庭院等四五个小区串联在了一起。你看,这边是儿童娱乐区、老年锻炼区,那边还有乒乓桌、新能源充电吧、音乐角呢……”

“以前,南运河边只有一条简易步道,环境杂乱不说,要绕道十多分钟才能走过去。”金谷花园2幢的居民潘月琴告诉记者,南运河步道改造完成后,相关部门为小区开了个门,等于把美景“送到”了居民身边。“现在几步路就到了,太方便了!”

从功能到美学,让文化与城市相融

据了解,南运河(马公桥—藏书桥段)流经周边百大康桥、丽丰园、金谷花园、格兰艺堡、河阳花苑、秋水云庐等近10个小区,步道建成后已惠及该片区万余市民。

此次工程新增了多功能活动区域4处,配备有太阳能健身器材、乒乓球桌、儿童游艺设施等,并设有专门的广场舞区域;新增党群服务驿站、运河主题文化服务驿站、粮浜文化活动场地、户外吧台等公共设施6处;梳理场地植物,在原有玉兰、香樟、银杏、月季、海棠等绿植的基础上,新增红枫、慈孝竹、金桂、日本早樱、宿根花卉等不同品类,打造特色花镜3处,兼顾了植物景观层次与四季观赏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慢行步道提升,市城市照明有限公司不仅对健身慢行步道局部增补了庭院灯、在多功能活动区域进行了灯光设计,还对沿线涉及的马公桥、红星桥、藏书桥、老陈渡桥同步实施了亮化提升。永红街道建设管理局局长段新春介绍,以藏书桥为例,亮化提升后的桥梁宛如穿上了蓝色的秀丽晚装,在湖面的倒影中勾勒出桥梁婀娜的曲线,并与远处的老陈渡桥遥相呼应,共同打造了极具观赏性又舒适悦目的夜景效果。此外,亮化工程不再以亮度为目标,而是更注重将历史文化底蕴与城市之美相融。例如,南运河步道设计了纪念第四粮库遗址的“肆库良仓”节点、纪念唐荆川的“荆韬武略”节点等特色文化景观区域。改造中全线采用LED高效节能灯具,还引入了11套太阳能灯,每年可节省电费1.3万余元。

从“一片美”到“整体美”,做好旧改后半篇文章

2024年,“高品质实施南运河亮化提升、景观塑造工程”被纳入钟楼区民生实事项目环境优化专项,而这不仅是一条生态绿道的焕新登场,更是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的拓展延伸。钟楼区早在老旧小区改造之初,就确立了系统化统筹、片区提升优化的改造思路,致力于通过运河景观提升、口袋公园布局、生活动线梳理、社区配套完善等一系列举措,为周边居民持续打造一个兼具品质感和都市感的“十分钟步行生活圈”,从而进一步辐射周边老小区、城中村的整体提升。

南运河慢行步道所在的永红片区,凭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刚刚摘取了全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步道“一门之隔”的金谷花园小区也作为旧改的特色案例受到了省级部门的肯定。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环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实现‘硬设施’和‘软服务’的双重提升,尤其是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对长期有效维护改造成果意义重大。”钟楼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毅谈到,“今年以来,我们仍然秉持着‘后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思路,持续通过旧改‘回头看’机制收集群众的评价和建议,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南运河步道一样,满足群众需求,体现适老化、集约化、智能化、特色化、长效化的片区提升成果呈现给大家。同时,我们也会加大力度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发挥‘信托制’、‘54321’群众工作机制的积极作用,让城市更新、片区提升真正走深走实。”

(撰稿:王淑君 何一智 赵雯婷 马婷  供图:陆士卿)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