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下村之“变”

2024-04-29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溧阳市竹箦镇姜下村鹅湖湖畔,两座小巧别致的农房翻建一新,内部装修几近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软装和清洁。站在二楼的阳台上,面对鹅湖视野开阔的水面和绿意盎然的湿地,看着春和景明,听着鸟鸣啁啾,一派田园诗意让人心旷神怡。

“五一”小长假将至,这座姜下村的第一家民宿“小飞鹅”正在做试营业前的最后“冲刺”,准备迎接第一拨客流。

近两年,姜下村在社交媒体频频“出圈”,文旅产业吸引了大批城里人来到乡村寻找“诗和远方”,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

“你一定很难想象,2018年我刚回村时,这个村还是有名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0万余元。”姜下村党委书记吕岗华对记者说。但2023年,姜下村集体收入达到1245万元,短短五年就增长了百倍。

秘诀在“变”。

姜下村有个占地500余亩的家庭农场,是溧阳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但苦于销路不畅,营收一直不理想。2018年下半年,村委独资注册姜下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与农场合作联营,组建“姜下食品配送中心”,向近百家企事业单位食堂、各大商超、酒店等配送农副产品。

“我们是集体企业,不会纯粹逐利,凭借质优价廉的商品,一下就打开了市场。第一年就实现销售额480万元。”吕岗华说,村委的加入和积极运作,帮助原本“单打独斗”的家庭农场扭转了局面,也实现了集体增收,达到“双赢”。

“刚开始只送蔬菜,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后,客户希望我们把荤菜配送也包下,于是我们就去拓展了禽畜和肉制品的供应链。很快,又有客户希望我们不光要送菜,还要帮他们烧菜,我们便又承接了一些单位的食堂,业务范围进一步拓展。”

顺势而“变”,让姜下村的食品配送产业裂变式发展。2023年,仅这一项产值就高达近5000万元,接近全村产业总产值的一半,占集体经济收入的近四成。

村里有了“活钱”,为民办事就有了“底气”,姜下村将每年村集体收入的70%用于提升村内基础设施,30%用于收购优良资产,从产业到民生,一下子就盘活了。

村强才能民富,推进共同富裕正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体经济壮大,不仅给了村民一笔可观的分红,更全方位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致富渠道。

随着食品配送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蔬菜大棚到售后服务,约200名村民在这条产业链上找到了合意的工作。“一些60多岁的老人,在我们的配送车间打扫卫生,每个月就能有三四千元收入。”吕岗华说,“从事配送工作的青壮年,每天凌晨3点上班,中午过后就能休息,月收入可达上万元。”

在社交媒体上,姜下村又被称作“鹅村”。过去,这里家家户户养鹅、制鹅,也曾诞生过“竹箦风鹅”这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鹅”的金字招牌。可以说,鹅,是这座村庄的情之所系,也是“财富密码”。

在传承和重振“竹箦风鹅”品牌的同时,姜下村还走出了一条创新求“变”的农文旅融合之路。

2021年起,姜下村在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过程中,打出了“鹅”IP这张牌,开发了1065亩的“鹅生活”特色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了“鹅餐厅”“大灶头”“这里有只鹅·咖啡吧”等休闲餐饮,和“鹅主题亲子乐园”“鹅湖·棕榈湾”“鹅湖读书台”等互动娱乐设施,搭配可爱的卡通鹅形象,在社交媒体vlog、plog等新传播方式的加持下,热度持续走高。

“去年‘五一’天气热,我们村民光是在村里卖棒冰,一天能有七八千元收入。”吕岗华说,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机会,村民们也跃跃欲试,“‘小飞鹅’是集体所有。村里还有两户村民也正在准备经营民宿,已经在村委的带动和帮助下启动了自家房屋的改造装修,大胆踏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潮”。

(记者 唐文竹 通讯员 汤志英)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