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策划 > 正文

系列微纪录片《小康博物馆》推出第三集 小镇春秋:留住曾经的“家”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2-19 17:46:20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图片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乡情馆中展示的旧时客厅陈设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乡民们捐赠旧物的老照片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有些老物件,在时间的洗练中褪了色,却承载着人们无法忘却的记忆,它们被收录在宿迁市新庄镇,一个被居民们亲切称为 “小镇客厅” 的地方。其中,为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而打造的“小镇春秋”乡情馆,收录了一批村民自主捐赠的老物件,展现了乡镇百年小康的生活画卷,现已成为新庄镇一枚鲜明的文化标志。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超妍 赵晨 卢婧 拍摄:卢婧 于房浩 剪辑:唐嘉钰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从“牛拉犁”走出的致富之路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小镇春秋”乡情馆里收录了旧时所用的农耕用具。乡情馆馆长蔡同毅向我们展示了过去所用的老农具——犁:“过去说的‘犁地’,用的就是这种牛拉人扶的犁。”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新庄镇原先是一个传统型的农业乡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一季水稻一季小麦。历史上这个区域易旱易涝,素有“种一葫芦收一瓢”的说法。后来“旱改水”的推进,使得原骆马湖830户居民搬迁至新庄镇。村民耕作方式也从落谷变成水田栽植。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近年来,新庄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千亩的草莓产业园和万余亩的荷藕产业园,以及26万平方的标准化厂房,可以为全镇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一些长期在外就业的群众已经陆续返乡就业。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从“煤油灯”映射的生活之变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小镇春秋”乡情馆大大小小陈列了1500多件老物品,都为村民自主捐赠。乡情馆馆长蔡同毅每天都会早早起床,把乡情馆里里外外打扫一遍,一些老电器展品也会定期保养。直到现在,馆内收藏的老电视、老电影机还能够正常放映。“我们馆里也没什么很值钱的藏品,居民们不用了又不愿意丢的东西,就交给我,我带到乡情馆好好打理。”蔡同毅馆长说道。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现如今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家中的旧时陈设已逐步更迭,而乡民们对于捐赠的老物件有着很深的情结,新庄镇居民张绍曾是煤油灯的捐赠者,他说:“过去天黑回家后,也没有电视看,用煤油灯看看书就好了。” 在使用煤油灯的年代,“挑灯夜读” 便是劳作一天的乐趣,也是六七十年代人们共同的记忆。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后来电风扇、饮水机、录像机、电视机等各类电器陆续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到了90年代,煤油灯不用了,就捐到乡情馆里,给下一辈小孩作个纪念。” 张绍曾表达了简单质朴的心愿。这些人们割舍不下的旧物,构成了村民们想要留住的曾经的“家”。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从“大粮仓”演化的精神之所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我们的乡情馆是由新庄镇原本的一个大粮仓改造而成的。” 说起乡情馆的建立,蔡同毅馆长十分激动,“在计划经济的时候,这粮仓属于老百姓的物质粮仓,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委政府把它打造成了一个精神文化的粮仓。”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每年都会有大量居民来到乡情馆,看看馆内收录的“牛拉犁”等不再使用了的老式农具。带着孩子们看看过去的粮票邮票、锅碗瓢盆、“三转一响”,这些老物件存放了旧日的记忆,无一不堆砌了浓浓的乡土情怀。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乡情,代表了一种归属感,也代表了人们在步入小康生活的征途中,不断累积的幸福感。新庄镇“小镇客厅”是苏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典范。同时,宿迁市宿豫区政府已在各乡镇推进乡情馆建设,致力于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打造美丽乡村,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人们的“乡情”。euJ新江南网 | 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